从黄河之畔走向国际舞台济南起步区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开云网址 Kaiyun“黄河会客厅”建成开门迎客,首展吸引4万余人参加;2023年引进优质项目26个、总投资946亿元;三年来发布两批合作机会清单,总投资近1800亿元……一组组数据标志着活力满满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从黄河之畔走向国际舞台。
按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起步区要稳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获批设立三年来,起步区积极打造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等开放合作平台,塑造完备招商引资平台载体,谋划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擘画高水平开放新图景。
起步区有着四区叠加的政策赋能,国家支持起步区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经验政策,山东已制定支持起步区的专门政策措施,起步区也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20条政策,真金白银、干货满满。土地方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倾斜,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予以保障需求。资金方面,起步区优先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人才方面,构建开放便利的海外人才引进服务管理机制,建立人才编制“蓄水池”,设立人才赋能基金,鼓励科技人才兼职兼薪、按劳取酬,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专门奖励。
比亚迪项目2023全年生产新能源车突破24万辆,完成产值276.5亿元,产量突飞猛进,预计今年全年生产整车30万辆以上;国家电投绿动氢能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投产,氢能源汽车上路运行;总投入360亿元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一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600亿元……这些大项目的引进、落地、突破无一不彰显着起步区厚植营商环境“新沃土”,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据起步区产业促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起步区招商引资工作高水平推进,成功举办“牵手大湾区·起步向新城”“民营企业500强走进起步区”等系列招商活动;全年引进优质项目26个、总投资946亿元;三年来发布两批合作机会清单,总投资近1800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起步区招商引资平台载体建设更加完备。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是起步区首批建成投用的园区载体,总投资95亿元,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引进4家中科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平台;另外还有以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齐鲁中科电工所为代表的38家企业院所相继入驻其中。截至目前,已形成科技转化项目73个,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4 家,产业载体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2024年是济南市“项目深化年”,是起步区成形起势关键之年,更是起步区招商引资提速提质开局之年,起步区将从招商观念、招商体制、招商方式等方面创新突破,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跃升。
在起步区“成形起势”的关键时期,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起步区将与新加坡合作列入“三大攻坚”任务,全力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合作升级,意味着起步区向世界递出一张开放新“名片”。
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位于起步区大桥组团核心片区,是由省市区一体推进、面向新加坡全面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示范区将链接新加坡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打造起步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据悉,开云中国示范区将按照“首开区、融合区、拓展区”三步走战略实施,项目已聘请新加坡吉宝集团作为总顾问,目前已形成战略规划阶段性成果、中新合作模式初步建议,正在持续深化产业策划方案,首开区规划建设即将全面启动。
接下来,起步区将密切对接与吉宝、南洋理工大学、雅诗阁、盛裕等首期合作项目,甄选一批南洋理工大学知识产权项目、中新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中新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在示范区、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等区域落地,加快落地中新(济南)绿色研究院和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
此外,据起步区社会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大桥街道都市阳台东组团的济南起步区国际学校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开工建设,项目占地约145亩,总建筑面积约13.9万平方米,学校高标准配置教学楼、宿舍楼、教职工公寓、国际交流中心、体育中心、食堂及各类配套设施。依托国际学校,起步区将打造对外展示的新窗口、国际交流的新平台、绿色宜居的新城区。
去年11月18日,“黄河会客厅”城市品牌正式发布,23日一场世界级展会——中国(济南)国际机床暨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参展企业达512家,其中包括西门子、中国航天、京东等1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德国威普特、埃夫特及欧姆龙在内的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意向合作、签约企业228家。这是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启用后的首展,为起步区推开了一扇“会晤全球,展开世界”的全新窗口。
近日,2024第三届中国(济南)国际砂石展、2024年第30届济南建博会、2024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地坪工业展览会三展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联袂举行,这是继去年首展以来,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2024年承办的第三场大型展会。今年将策划展会35场,高规格、大规模盛会,将让会场坐落地人气更足、商气更旺、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现在会展中心一期已经成功交付投入使用,12个标准单层重型展厅和配套展区,达到济南市展馆投用展览面积之最,今年将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经理窦雯雯介绍。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的开门迎客对于济南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际会展名城意义重大。
“黄河会客厅”不仅具有“会客”功能,还是一座“会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园区。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由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和酒店中心三大板块组成,集展览、会议、活动、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目前每年有能力承接70余场大型展会。会展经济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会展+”模式将极大带动周边高端商业、物流、交通住宿等产业的发展,预计今年有望形成80亿元的产值,以会展中心为平台支撑的会展文旅产业正加快成形起势。
据悉,起步区将密切对接汉诺威等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积极引进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以发达的会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国内外企业落地起步区,为起步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措并举,筑牢电动车安全线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写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
在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